炒股论坛哪个牛人多以及股票论坛哪个最好
之前打工,工作上遇到瓶颈。不知道该如何向前更进一步发展。俺是工科出身,每天在公司对着实验器材做实验。工作环境很好,领导也不错。就是薪水太少。在底层工作,钱是个大问题。毕竟要生活的啊。再加上是做通讯电子的。隔段时间,就要学习新的技术。每天累的要死,看各种文档。还要分析实验中出的问题能否解决。太累。而且,核心技术都是老外手里掌握。自己所了解的都是外围的皮毛。自己也天赋平平。想深入,难啊。最痛苦的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学习新的技术。老的经验又归于零.这让人感到深深的恐惧。现在年轻还可以,老了,脑子不行了。精力差了,琐碎的事情多了,哪里有精力学呢。还不是被公司一脚踢开。都说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和妓女一样。其实,程序员还不如妓女。妓女好歹还赚到钱了,人情世故皆练达,而技术人员呢,钱没挣多少,人际交往也差的很。出了实验室,两眼一摸黑。通讯行业发展太快,后悔选择了这个行当。个人资质与所从事的行业是否合拍异常重要,光靠汗水是没用的。打工打了几年,房价高高在上。生活成本一涨再涨。而工资水平增长异常缓慢。导致生活质量越来越差。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基金。就开始关注了。炒股始于07年7月初,那时基金买了一月有余,涨幅缓慢。感慨钱都让别人赚了去。于是就“我的地盘我做主”,开了个股票账户,自己炒了。刚开始,买了个万科。还不错,1个星期就有了10几个点的涨幅。后来就不行了。心态也不好,老是想着一夜暴富。光做短线。结果买什么,什么跌。那个时候,什么技术也不懂。就是想着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成长。结果是损失惨重啊。有段时间,还跟着电话私募玩了一阵。也是个高位套牢的局。学费交的那可是不少。 再后来,开始学着看技术。我心想,有天天学习技术文档,分析各种bug的劲头,用来把股票技术学通了。那么不更好。到老了,也不会失业。记得股神江恩的书中有句话,大意是说太阳光底下没有新事物,所有的事物发展都是历史的轮回。看到这个后,炒股的心更加坚定了。当时自己就把炒股定义成了一个经验学科。只要有经验,到老了也不会落伍和被淘汰。只会越加的老辣。
看过很多书,唐能通的短线是银系列视频教学,只铁战法,道氏趋势理论,筹码分布,花荣的狐狸系列等等。不敢说有几百本,一百本是肯定有的。但可惜的是国内的所谓秘籍,绝招居多。 现在回过头再看,90%以上都是垃圾,读了跟没读一样。反而深受其害。国外的书还是不错,含金量挺高。国内的好书太少,只能是一声叹息了。自己摸索着看书学习,想提高真的很难。要走很多很多弯路。俺自己真是深有体会。所以,再有新手想入场,建议让高手给你列个书单,先看看再说。
那时,俺按照短线是银的一些战法来做,老鸭头,出水芙蓉等等技法。别说,还真赚了点钱。但是,失灵的次数也不少。那时候的俺,那是异常困惑。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而且,同样的形态,为什么有的涨了那么好,有的死活不涨。直到今时今日,俺仍然被此所困惑。不同的是,现在俺明白那些技术形态是上涨的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换句话说,是现象而非本质。本质是什么,俺仍在思索中。
08年来了。其实在5000多点的时候,俺割了一半的肉出来了。留了半仓的股票放在那里。可惜,防止股市大涨大跌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以及人民网关于股市的评论,让俺把剩余的钱又一次扔了进去。结果就是一路深套。彻底成了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也有了地板,地下,地狱十八层以及扩建的新地狱十八层的新体验。打那以后,俺再也不看任何评论类的新闻了。被愚弄的感觉太强烈了。伤的痛是因为爱的深,爱的转身就是恨。
到了08年底,俺已经决定再也不炒股票了。此时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所在的公司倒闭了。俺拿了补偿走人了。当然,俺又找了份工。可是深圳看不到顶的房价,让俺心中最后一丝阳光被乌云所遮掩。再也没有了在深圳工作的动力。屋漏偏逢连夜雨,俺和女朋友也因一些原因无奈的分手了。无心再在深圳打工,于是辞职回家了。别了,深圳!挥一挥手,只带走一台电脑。
回家后,自己该做什么呢。做技术,自己的资质看不到前(钱)途。审视自己,记忆力不错,做事也心细。工作中稳当居多,急躁较少。还经常反思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应该适合做股票。于是重新开始学习股票,认识股市。看能不能在股市里走出一条路来。路很难走,但哪条路不是人走出来的呢?当然,再次看了不少股票知识。不过重点放在了股票论坛上一些高手的连载贴上。
来到这里纯属偶然。是在家乡本地论坛里,看别人吹水的时候‘百度一下,竟然屏蔽。堵不如疏,屏蔽是挡不住人们的好奇心的,反而更进一步刺激了人的探索欲望。于是,俺还是进来了。看过SIS巨量的sex信息后,审美疲劳了。忽然发现,里面竟然还有个股市纵横。浏览了一下,精品文章那叫一个多啊。虽然,俺现在的水平还看不很懂,但俺知道,那些都是好文章。看的第一个帖子,是个叫“ 六月--老七”写的。(具体名字俺忘了,还望这位高手见谅)。那篇文章从本质上解释股市的现象,(俺个人读后的感觉)。写的很棒,好像还未写完。文章最后作者也说了要接着写,直到现在俺仍未得见,希望以后能看到后续佳作。现在每天是为了看各位高手的股票帖子才进。希望自己能从中悟出点东东。
之前,俺买了中孚实业。11块多买的。13块多久就卖了。后来它到了25以上,直至今日,仍在25以上。错过了大牛股,俺才意识到心态的重要。才明白为什么会有技术只占操作的一小部分,不超过30%,而心态才是最重要的说法;才明白为什么看了那么多有含金量的帖子却还犯种种低级错误,人教人难学会,事教人记得牢。心态的磨练,才是把握自己,把握股市的关键所在。股票亏损,看作成长过程中带给自己的一种财富,股票赢利,则可看作是财富人生。
现在的我已经不做短线了。因为以俺的能力,做来做去,注定是一场空。俺发现还是做中线波段比较好。可是选股是个大问题,非常困惑到底该如何选股。十大股东,每股收益率,每股现金,股东持股数。技术形态,流通盘大小,这些俺在选股的时候都已经注意到了。可是为什么还是选不到好股呢。究竟怎样做,才能选到热点板块的个股呢? 为什么高手们能看出哪些会是未来的热点板块,究竟该怎样看呢?请各位高手不吝赐教!
经过09年的磨练,现在心态比原来好了很多。忍字上面,比原来大有长进。坚定了要在股票上走出一条路的信心。目前打算在二季度考个证券从业资格证,进入证券业这个行当里面发展。在冲三的人生关口上,走出条大道来。
新的一年开始了。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财源滚滚。越发兴旺,红火。你赢,我赢,大家赢!
由朝阳永续主办的2017年度(第十二届)中国私募基金风云榜颁奖盛典今天在上海隆重举行,在这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上,各路投资精英济济一堂。除了评选年度表现优异的私募机构外,圆桌论坛也是中国私募基金风云榜的重要环节。在今天的圆桌论坛上,包括高毅资产董事总经理孙庆瑞、源乐晟合伙人杨建海、华安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事业部总经理许之彦、弘尚资产合伙人于龙、聚劲投资董事长张怀安、望正资本总经理王冰心等人,就“2018年股票投资是否延续价值风”这一话题展开巅峰对话。
2018年股市机会在哪里?2017年,价值投资在A股市场上大放异彩,今年能否得到延续?机会集中在何处?高毅资产董事总经理孙庆瑞看好金融、消费、制造业和部分周期行业。选择这些行业,主要还是认为当前国内整体经济状况在供求格局上比较好,选的都是业绩有明显向上力量的行业。从全市场上市公司的业绩来看,去年剔除金融行业,A股业绩增长率是35%,大幅跑赢市场指数。但是很多行业业绩上涨,估值并没有上涨,接下去很多行业都会有机会。
源乐晟合伙人杨建海同样看好消费板块,从盈利增速、持续性、质量和估值等角度来看,性价比很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消费板块涨幅较多,需要注意时点。另外,周期板块也值得关注,目前市场人士对经济的看法产生分歧,悲观者认为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双紧格局,乐观者认为全球经济处于从复苏到繁荣的周期中。在分歧的背景下,可能是有超额收益的地方。
华安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事业部总经理许之彦表示,投资就是投性价比,蓝筹股从一线走到二线已经走强了一年多,市场的聚焦点或将转移。创业板在乐视网事件落地后,可能会迎来重估。另外,医药板块也值得关注,从政策角度来看,去年10月1日国家推出了重大的医药改革。另外,从市场表现来看,现在的关注点都在金融股和消费股,但是很多股票都已经涨幅翻番。医药股相对而言,涨幅比较靠后。最后看好黄金,主要有三个理由,第一,今年是赚风险的钱,虽然现在风平浪静,但是风险很可能会产生。第二是预计今年美元表现不会太强。第三,现在是通胀初期,金价通常会有比较好的表现。
2018年黑天鹅、灰犀牛有哪些?在下午的圆桌论坛股票环节中,另一个讨论问题是2018年股市的“黑天鹅”、“灰犀牛”有哪些?关于今年股市“黑天鹅”的预测,在场的六位嘉宾,大多数都选择了通胀因素。源乐晟合伙人杨建海认为,从全球的经济格局来看,目前还是处于从复苏到繁荣的过程中。一般来说,当全球经济接近繁荣的顶点时,最容易产生通胀问题。如果说今年一旦发生通胀问题,那么全球市场,包括走势最为强劲的美股在内,都可能会遇到挑战。
聚劲投资董事长张怀安认为,过去几年,全球股市例如欧美和日本市场涨幅都非常明显,财富效应明显,也推动资金追逐股票市场。在这种背景下,一旦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出现大幅的上涨,推升通胀,那么很可能会影响市场产生波动。
关于2018年股市“灰犀牛”这一问题,参会嘉宾认为“灰犀牛”是大家一直在预期,但是还没有发生的情况。如果一旦发生,那么会对市场产生很强的冲击力。弘尚资产合伙人于龙认为,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整体资产杠杆率上升很快,经过过去几年的积累,已经达到比较高的高点。如何平衡资产价格和杠杆率之间的关系,成为未来的一项重要功课,如何不能很好地平衡,那么可能会成为一大“灰犀牛”因素。
至于其它风险因素,望正资本总经理王冰心认为,需要密切关注监管层的动向和流动性风险。2017年的监管节奏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是在今年和明年,监管可能会“持续下雨”。至于流动性方面,最近几天IPO的过会率大幅降低,需要关注是否有持续性。另外,注册制、实质性退市等政策很可能在未来一到两年得到逐步落实,需要警惕挤水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