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炒股入门,股票入门基础知识,如何炒股 - - 股票学习网!

炒股票需要具备什么知识(炒股票赚钱可靠吗)

2023-10-02 08:41分类:买入技巧 阅读: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炒股票需要具备什么知识,以及炒股票赚钱可靠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冯仑:看马克思、丘吉尔、蒋介石如何炒股

 

封面图 |《无双》剧照

 

1

冯叔,我最近在看一些投资大师的传记,也看到新闻说一些网络名人开始炒股了。我在想,如果我也按照那些投资大师或者网络名人的思路开始炒股,是不是也有可能赚钱?您觉得我这个思路靠谱不?

冯叔

首先,我不炒股。

其次,你的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多年前看过的一篇文章《看马克思、丘吉尔、蒋介石如何炒股》(刊登于《书刊参考》2007年8月8日——8月14日「史秘新读」版块)。

按照这篇文章的说法,马克思炒股是赚钱的。投资600英镑,赚了400英镑,回报率70%。马克思这笔钱从哪儿来的呢?他的一个朋友奥尔托去世,留下遗嘱给马克思600镑。

当时英国的股票投资正值高潮,马克思想利用这个机会赚钱,于是写信给恩格斯,让恩格斯把遗产办好。他在信中说到,假如他在最近的10天内有钱的话,就可以在股票交易所赚很多钱,当时伦敦又到了可以凭机智和少量资金赚钱的时候。他后来赚了400英镑。

丘吉尔炒股则不太顺利,第一笔资金很快被套住了,这使他很丢面子。他又瞄准了一只很有希望的英国股票,心想这家伙的老底我都清楚,准能获胜。但股价偏偏不听他的指挥,一路下跌,他又被套住了。

下午收市钟响时丘吉尔惊呆了,他已经资不抵债要破产了。正在他绝望之际,巴鲁克递给他一本账簿,上面记载着另一个丘吉尔的「辉煌战绩」。原来,巴鲁克早就料到像丘吉尔这样的大人物,其聪明睿智在股市当中未必有用武之地,加之初涉股市,很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因此,他提前为丘吉尔准备好了一根救命稻草,他吩咐手下用丘吉尔的名字开了另外一个账户,丘吉尔买什么,另一个「丘吉尔」就卖什么,丘吉尔卖什么,另一个「丘吉尔」就买什么。

蒋介石从政前,曾从事证券业务,行为类似于今天的「坐庄」。当时,他刚从日本留学归来,经济拮据,在上海一些同乡的资助下从投机活动中获利,还参与组织了「协进社」社团,发起成立了由大买办虞治卿、小学老师周骏彦等牵头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蒋介石既是这一交易所的经纪人,也是炒股人。他开始时赚了很多,后来泡沫破灭,又赔光了。

这文章挺有意思。看来,做股票生意,并不因为你是大人物、名人,你就一定能赚钱,也并不因为你有权势就一定能赚钱。如果你对这个市场不了解,还是要委托专业人士去操作。个人炒股总是机会和风险并存,可能通过基金去做会好一些,或者你本就是职业投资人。

2

但是,我也看到了一些普通人,炒股赚到了大钱的报道。比如,曾经有这样一个新闻:大连一位老太太在2008年花了5万块钱买了一只股票。因为她常年在国外,买了之后就没管了。到了2021年,她去证券公司营业厅办理业务时才发现,13年过去,当年5万块钱买的股票市值已经500多万了。

另外,比亚迪成立初期,一位投资人投资了30万,二十多年后的现在,回报已经达到200多亿。还有万科的最大个人股东,也是在万科刚发行股票时花几百万买了万科的股票,然后一直持有,到现在也升值了近千倍。

您觉得,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想做点投资,怎样能够发现这种高速成长的股票或者公司?

冯叔

这样的事情,属于小概率事件,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我觉得,普通投资人发现不了这种偶然性。

别看人家老太太花5万买只股票,放了十来年,变成500万。没准你花5万,精挑细选一只股,也放十年,再一看,差一点就亏没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现在有几千家上市公司。不要说普通人了,大的投资机构,现在在看的,可能连一半都不到。不可能有一家投资机构能把这几千家公司都研究一遍。它研究不过来,精力有限,研究的力量有限。

所以,机构都要聚焦。

比如说,现在很多人基本上不看房地产了。这个行业,一两百家公司就先不看了。传统的互联网企业,很多人也不怎么看了。现在,互联网企业也分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还比如,传统的制造业,很多人也不愿意看。就这样,先从行业,再到公司,不断缩小它的研究范围。

投资机构的研究部门,也要看趋势,看未来的发展。

比如,新消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还有军工,等等,这些比较好。他们就重点研究这几大类。

这样一筛,几千家上市公司,可能四分之三都被这些研究机构筛掉了。那就再从剩下的四分之一里,继续筛,一点点缩小范围,最后才能精准地找到适合他们投资的那一点。

我觉得,这个工作,普通人没法做,他们往往都是道听途说。所以,普通人就不要想这个事。

开个玩笑说,你唯一的办法,是去看那些投资机构投什么。因为他们是专业的。他们研究之后,投了某家公司,新闻当然会有披露,那你也跟着买一点,然后放那。他们没研究错,你就跟着赚了。如果他们都研究错了,你也就认了。

另外,我有一个朋友,叫杨天南。他曾经在万通工作,之后做了二十多年的投资。他告诉我一个事儿:股票的投资,从二级市场来看,大部分的钱是在20%的时间里挣的。也就是说,如果以十年为期来算,其中有八年可能是赔钱的,两年里是赚钱的。而这两年里的收益是可以远远超过那八年中赔掉的部分。

只有这种理性的机构的投资,他会告诉你,他自己也坚信,他能够等到那两年出现,来挣到大部分的钱。

而普通人往往没这个耐心,着急,「追涨杀跌」,除非像那个挣了500万的老太太那样,出国了,这算是意外情况。如果你没有那个耐心,就不要做这个事了。

所以,从以上这两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普通人不应该去想「我投一笔钱,若干年之后赚多少倍」这个事。你想这个事,你就错了。

如果你特想投资股票,大概齐,也就这两个相对好一点的办法。

一种,你也做一点简单的研究,再买,然后放那儿,10年以后见。

另一种,跟着这些大机构,他们买哪个,你跟着买就完了。他们是有研究能力的,而且他们的研究成果表现为他们买谁的股票。跟着他们走,能省很多事。

比如说,他们现在都不看房地产了,他们这些专业的都不看了,你干嘛还要买这些行业的股票?就这么简单。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人最大的运气不是轻易炒股赚钱

曾经有一位股民小明,他在股市里兢兢业业地投资,但总是赚不到什么钱,甚至还亏了不少。一天,他遇到了一个神秘的股市老手,这位老手和他分享了许多他之前从未听说过的投资技巧和心得。

小明听了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股市并不是简单的买进卖出,还有许多技巧和策略需要掌握。他开始学习老手教给他的方法,并在股市中获得了不小的收益。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投资技巧越来越娴熟,他的投资收益也越来越高。

从此以后,小明将这位股市老手视为自己的贵人,感恩他的指点和启发。他的投资之路因此迎来了转机,走向了更高的境界。

股市就像人生,有时我们需要遇到一个贵人,打破我们的原有思维,启发我们的认知,带领我们走向更高的境界。毕竟普通人炒股没有贵人指点是要吃大亏的,网上各种培训和大V也不要轻易相信,悟道难,赚钱也难。

“1天看800次”“追涨杀跌”…NO!投资宝典曝光,三招“炒”遍天下

投资小红书-第151期

过面尘土、伤痕累累,但我们依然且必须相信时间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在投资中,投资心理学与金融、会计和产业等知识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这就是格雷厄姆所说的,“实际上,投资者最大的问题甚至最可怕的敌人,很可能就是他们自己。”

当一个人频繁查看行情时,短视性损失厌恶就会随之而来,原本制定的投资计划就会随之动摇,即使贵州茅台或者腾讯这样的牛股也难以拿住;当一个人无法堵住耳朵忽略市场噪音时,就会后知后觉拥抱当下最热门的股票,从而遭受山顶站岗的困境。

堵住耳朵、关闭行情,孤独思考正是投资大师们的共同特征。巴菲特住在远离华尔街的奥马哈,他的办公室里没有电脑;已故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住在小城市拿骚,他热衷于孤独的思考,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投资大师深知“有人的地方就有行为和心理”。

投资大师都是能克服短视性损失厌恶的人,才能在熊市中“跳着踢踏舞上班”;他们也是能克服近因效应的人,他们的长期投资结果受益于他们的远见。

一、克服投资中的短视

在投资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是损失厌恶。它是指损失造成的伤害是收益带来快乐的两倍。这种现象被称为损失厌恶,它已经成为行为经济学家最强大的研究工具。

行为金融学研究认为,人们的幸福感或者经济学家所说的“效用”,会随着财富的增加而提高,但提高的速度是递减的,同样从某一财富水平开始,随着财富效用的减少,损失在不断增加,令人越来越心痛。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随着财富的增加,你越来越不看重收益,但随着财富的减少,你会越来越看重损失。

投资者查看投资回报率的次数越多,就越不愿意承担风险。要想投资的“效用”为正,查看行情的频率至多为一年一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泰勒测试了回报、标准差以及股票在1个小时、1天、1年、10年和100年时间中获得正回报的可能性,他们得到了一个与损失趋避因子有关的效用函数(效用=股价上升的可能性-2×股价下跌的可能性)。股票历史回报结果显示,持有股票一年以上,其效用函数才为正值。

比如,在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的前十年中,可口可乐的股票不是一直上涨的,在那10年中,有6年的时间,可口可乐的股票优于大市,而剩下的4年则低于大市。如果按照财富的效用函数,投资者在这10年里得到的效用是负值(6个情绪正值-2×4个情绪负值)。但实际上,巴菲特在最初的10年里在可口可乐上赚了10倍收益。

伟大的投资者都是能够克服短视性损失趋避的人。段永平从每股180元开始买入茅台,一路追加买入直到贵州茅台跌至120元;张尧在2018年买入陕西煤业时,正碰上中美贸易摩擦加剧,陕煤也曾向下剧烈波动;巴菲特在1973年买入华盛顿邮报时,尽管华盛顿邮报的股价已经极度便宜了,但大智慧的股市依然让华盛顿邮报再跌20%以上,伯克希尔在此期间的净值遭遇腰斩,但巴菲特最终在华盛顿邮报上的投资收益超过50倍。

二、克服投资中的近因效应

在投资中,人们往往有用最近的收益去推测未来收益的倾向,这导致了经济泡沫的产生;人们也有用最近的亏损去推测未来亏损倾向,这导致了恐慌的产生。

近因效应是指最新出现的刺激物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不同的刺激物依次出现的场合,印象形成的决定因素是后来新出现的刺激物。心理学家的实验还进一步证明,认知结果简单的人,容易出现近因效应。

在股市中,近因效应也是造成恐惧和贪婪的轮回。在股市上升时期,投资者跑步进场,新近投入的股市资金越来越多,上升的股市和不断增加的收益使得投资者相信未来的收益会更好,反过来促使更多的人和资金入场,造就了泡沫的堆积;在股市下跌时期,股票账户内的近期亏损使得投资者相信未来亏损会越来越多,投资者和资金加剧离场,市场所形成恐慌氛围又加剧了下跌,使得投资者相信股市已经是一个无底洞。

但正如格雷厄姆所说,“令人意外的是,就在公众普遍认为所有股票投资具有高度投机性和巨大风险时,股票价格其实相当有吸引力,而且,很快就会出现有史以来的最大涨幅。相反,按照过去的经历来说,股票价格已被推升到危险的高度时,买进股票反而被称为投资,所有购入股票的‘大众’反而被称之为‘投资者’了。”

三、不要对噪声过度反应

投资中还存在对噪声过度反应而不自知的心理反应。我们本来有一套完整的投资计划,但会因为突然听到了某个消息或者看到了某篇文章,而放弃了整个投资计划,跟风别人。在投资中,有太多的未经思考似是而非的消息,谓之“噪声”。期权定价模型的作者之一布莱克曾说过,市场中听到的绝大部分信息是噪声,产生的唯一结果是混乱,投资者对噪声的交易,让噪声更上一层楼。

就像凯恩斯所说的,大部分投资者会对“短暂且无关紧要”的信息做出过度反应。在信息充斥的当下,如果投资者不能保持淡定,不明白人类在处理钱财时的天生弱点,那就可能掉入“市场先生”的陷阱中,缺乏远见,跟涨杀跌,投资很难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正如格雷厄姆所说,那些情绪适合于投资活动的“普通人”,比那些缺乏恰当情绪的人,更能够赚取钱财,也更能够留住钱财。尽管后者拥有更多金融、会计和股票市场知识。

责编:张骞爻

校对:廖胜超

https://www.misiro.com

上一篇:新手炒股开户哪个证券公司比较好(炒股证券公司排名)

下一篇:最好用的炒股软件排行前三(最好的炒股软件是哪一款)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